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 2021, Vol. 14 ›› Issue (04) : 466 -468. doi: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21.04.015

临床研究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闫燕1,(), 王华1, 章玲玲1   
  1. 1. 245000 黄山,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首康医院儿科
  • 收稿日期:2021-03-07 出版日期:2021-08-25
  • 通信作者: 闫燕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Yan Yan1(), Hua Wang1, Lingling Zhang1   

  • Received:2021-03-07 Published:2021-08-25
  •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 Yan
引用本文:

闫燕, 王华, 章玲玲.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 14(04): 466-468.

Yan Yan, Hua Wang, Lingling Zhang.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 2021, 14(04): 466-468.

目的

不同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内我院收治的47例NRDS患儿,分为高剂量组25例和低剂量组22例,采用固尔苏,高剂量组患儿给予200 mg/kg,低剂量组患儿给予10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等。

结果

两组患儿给药前,FiO2、PaO2、PaO2/FiO2以及PaCO2无明显差异(P>0.05),在给药FiO2、PaO2/FiO2以及PaCO2均明显下降,PaO2出现明显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儿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高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二次使用PS的有5例,死亡病例3例,病死率为13.6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3%;高剂量组二次使用PS的有1例,死亡病例1例,病死率为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83%,低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剂量组(χ2=21.757,P<0.05)。

结论

固尔苏能够改善NRDS患儿的病情、氧合指数、肺部功能,相比低剂量(100 g/kg),采用高剂量(200 mg/kg)能够改善患儿病情,减少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表1 两组患儿给药前后的FiO2比较(mmHg,±s)
表2 两组患儿给药前后的PaO2比较(mmHg,±s)
表3 两组患儿给药前后的PaO2/FiO2比较(mmHg,±s)
表4 两组患儿给药前后的PaCO2比较(mmHg,±s)
1
庄加原,潘 浩,方 慧.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管滴入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9, 24(6): 76-80.
2
田 静,张焕新,田金徽,等. 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荟萃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 19(4): 275-279.
3
聂振清,陈晓燕. 机械通气联合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价值[J]. 安徽医药,2019, 23(6): 1222-1225.
4
Aldana-Aguirre JC, Pinto M, Featherstone RM, et al. 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versus intubation for surfactant delivery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17,102(1): 17-23.
5
林 梅,朱晓波,薛 江.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不同通气方式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 203(5): 103-106.
6
荣 箫,周 伟,赵小朋,等.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 33(14): 1071-1074.
7
肖小芳,彭 好.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J]. 医学综述,2020, 26(7): 137-141, 147.
8
迟 明,梅亚波,封志纯.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 20(9): 724-728.
9
Halim A, Shirazi H, Riaz S, et al. 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 2019, 29(3): 226-330.
10
林 蔷,黎巧茹,陈 简.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 308(6): 20-22.
11
Yang G, Hei M, Xue Z, et al. Effects of 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LISA) via a gastric tube o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mature infants aged 32 to 36 weeks[J]. Medicine (Baltimore), 2020, 99(9): 19216.
12
王丁一,杨 勇,杨润润,等. 肺部超声在评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中的应用[J/CD].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9, 16(10): 778-784.
13
陈艳艳,周 伟. 高剂量和低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J]. 黑龙江医药,2020, 33(5): 1195-1196.
14
何米兰.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无创呼吸模式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刊,2019, 46(2): 58-61.
15
牛肺表面活性剂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国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 20(4): 260-267.
16
Nanda D, Nangia S, Thukral A, et al. A new clinic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core for surfactant therapy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J]. Eur J Pediatr, 2020, 179(4): 603-610.
17
朱 影,王 婧.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J]. 山东医药,2018, 58(30): 86-88.
18
林 玲,彭 好.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微创应用[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 34(23): 1834-1837.
19
李珺珺.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 饮食保健,2020, 7(8): 60-61.
20
林 蔷,黎巧茹,陈 简.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 308(6): 20-22.
[1] 李振翮, 魏长青, 甄国栋, 李振富. 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S1P、Wnt5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7(04): 293-300.
[2] 杨茂宪, 沈鹏, 王倩倩, 吴旺, 沈永帅, 蒋禛, 徐龙生, 朱建刚, 刘倍倍. 吡啶甲酸镁联合地塞米松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7(03): 196-203.
[3] 张禾璇, 杨雪, 王侣金, 李林洁, 刘兴宇. 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及基因突变特征分析[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20(02): 200-208.
[4] 张艳兰, 徐琳, 王彩英, 杨洪玲, 庞琳. 56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03): 163-169.
[5] 魏丁, 乔艳艳, 顾兴, 张燕, 李艳燕, 钱卫生, 潘蕾, 高永恒, 金发光.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7(03): 363-367.
[6] 路长贵, 唐维兵. 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临床特征分析及微创治疗[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02): 76-82.
[7] 倪韫晖, 杨毅, 袁雪燕, 邱海波. 胸壁加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和临床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03): 243-247.
[8] 杨永红, 杨莹, 齐红蕾, 刘福瑞, 朱金源. 单细胞测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03): 248-252.
[9] 李松栗, 黄蔚, 巢杰, 杨毅, 邱海波. 单核/巨噬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03): 253-257.
[10] 田学, 谢晖, 王瑞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03): 258-264.
[11] 刘悦, 潘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肌松剂滴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02): 108-112.
[12] 王永广, 朱鹏, 许千金, 甘桂芬, 石钟山, 潘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亟需更新[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02): 113-117.
[13] 史楠, 袁雪燕, 邱海波. 肺复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和临床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02): 118-126.
[14] 孙藏岚, 黄丽丽, 李小雨, 邱海波. 脂质组学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和临床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4, 10(02): 127-135.
[15] 计超, 向群. 乙酰胆碱受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T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4, 12(01): 50-56.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